各教学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河南省“四高四争先”和河南大学“提质进位年”发展新要求,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工作,实现课程与科研融会贯通,推进智慧化课程资源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助力我校“2+2”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实现创新型复合型高水平人才培养。结合《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研究性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豫教[2022]128号)要求,学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立项建设一批本科研修课程(课程群)。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与基本要求
(一)本科研修课程:已经或将要纳入我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
(二)本科研修课程群:课程群中的课程为已经或将要纳入我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鼓励跨多个学科。每个课程群包含
4种课程类型的8-12门研修课程。
鼓励打破学科边界,形成大学科平台通识课程体系和专业创新实践课程体系,鼓励筑峰学科和冲A学科群建设优势特色课程体系。
课程群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鼓励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领衔申报研修课程群。课程群中各门课程都应有独立的课程负责人。
参与课程群申报中的课程不能单独参与研修课程申报。优先评选课程群,若课程群未获批立项,课程群的课程可直接推荐独立参与研修课程评审。
二、立项与建设
(一)本科研修课程:拟择优立项一批有经费资助(每门课程资助经费为2万元)和无经费资助本科研修课程进行建设。思政课程单列指标。
(二)本科研修课程群:拟择优立项一批有经费资助(每个课程群资助经费20万元)本科研修课程群进行建设。
(三)本批立项建设的课程和课程群,建设周期为1年,在立项建设满6个月后进行中期检查,建设期满后进行验收鉴定。对于未完成建设任务的课程和课程群,学校予以撤销,并核减所在单位的校级及以上课程质量工程立项和推荐名额。建设实施细则见《河南大学本科研修课程(课程群)建设实施细则》(附件1)。
(四)对于获批独立立项建设的研修课程和课程群所属单位、牵头单位须给予相应课程和课程群一定比例的配套建设经费。
三、课程类型与特征
(一)课程类型
1.学科前沿类课程。组建由科学家、知名学者、行业领军人才等构成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将学科前沿理论、最新研究成果、技术发展、国家重大工程等内容引入课程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该学科最新动态、前沿趋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倡导科学家精神,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
2.交叉融合类课程。组建涵盖科学、工程、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多学科领域的课程教学团队,打破学科壁垒、汇聚学科交叉,在本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引入交叉学科领域的学科知识、技能以及思维方法,开展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科教融汇类课程。组建科研能力突出、教学能力扎实、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将典型科研案例、教师科研成果等转化为课程教学资源,融入课程知识体系,提供更加多样化和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把高水平科研平台变为人才培养的平台,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和实验,更加全面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产教融合类课程。组建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教师、企业专家、研究人员等构成的课程教学团队,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教学和评估,将企业实际项目、先进技术引入课堂,围绕市场需求和行业标准开展教学,让学生参与真实的项目,解决行业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提供实践导向的学习体验,培养创新能力,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的能力。
5.创新实践类课程。组建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具备现代实践教育理念的专兼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以省部级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行业企业研发中心等实践平台为依托,开展课程知识问题化、问题任务化、任务探究化等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实践活动和项目导向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践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课程负责人可根据课程特点和建设目标选择合适的课程类型。
(二)课程突出特征
1.挑战性。鼓励将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等融入课程,呈现“知识-思维-技能”培养的“高阶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2.数智赋能。鼓励引入现代电子信息和AI技术赋能课程建设,例如借助生成式AI大模型、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课程中引入知识图谱、能力图谱、大模型智能助教等构建“师-生-机”三重融合新形态课程。
四、材料提交
(一)纸质版材料报送
1.《河南大学2025年本科研修课程申报书》(附件2)一式三份及支撑材料纸质版一式一份。
2.河南大学2025年本科研修课程汇总表(附件3)一式一份。
3.《河南大学2025年本科研修课程群申报书》(附件4)一式三份及支撑材料纸质材料一式一份。
4.河南大学2025年本科研修课程群汇总表(附件5)一式一份。
以上纸质材料均需学院签字盖章。
(二)电子版材料报送
1.将准备上报的《申报书》word版和签字盖章后PDF扫描版,汇总表excel版和签字盖章后PDF扫描版发送至指定邮箱。
2.电子材料命名方式:本科研修课程申报总文件夹按照“xxx学院2025本科研修课程申报”命名,其中学院教师所申报的课程申报书按照“姓名+课程名称”方式命名;本科研修课程群文件夹按照“XXX学院2025年本科研修课程群申报”命名。
各单位要做好申报推荐工作,对申报推荐课程的政治性、内容、教学活动、课程团队及所有提交材料进行全面核查、严格把关。各单位于5月11日12:00之前统一将纸质版提交至金明校区行政楼341办公室,电子版材料发送至课程中心邮箱:hdkczx@henu.edu.cn。
联系人:乔运超 联系电话:22197772
附件:1.河南大学本科研修课程(课程群)建设实施细则
2.河南大学2025年本科研修课程申报书
3.河南大学2025年本科研修课程汇总表
4.河南大学2025年本科研修课程群申报书
5.河南大学2025年本科研修课程群汇总表
6.河南大学本科研修课程(课程群)申报证明材料(模板)
河南大学教务处
2025年4月21日